2025阅读笔记
今年决定看完一本书就得整理一下读书笔记,博客中只整理最精华的部分。
控糖革命
最近在健身,减肥,朋友推荐了这本书,马上就把这本书读完了
- 血糖水平变化越小,健康状况就会越好(使得血糖曲线平稳化)
- 最优的吃饭顺序:吃前喝点醋,先吃纤维(蔬菜),再吃蛋白质、脂肪,最后吃淀粉和糖类,吃完锻炼十分钟
- 葡萄糖的三类储存位置:糖原(依赖肝脏,存储大概 100g),肌肉(存储 400g),脂肪(果糖只能在脂肪中)
- 没有好糖坏糖,糖就是糖,所以 去吃你喜欢的糖(果汁也是糖,纤维素被破坏了)
鱼不存在
也是朋友推荐的这本书
一本讲斯坦福大学建校校长大卫乔丹的书,是一本不一样的传记与回忆录,整本书从头到尾有一个戏剧性的翻转。
从前面讲述大卫的成长经历,一开始觉得大卫是一个特别正面的人物,执着于鱼类标本的收集,到成为大学校长走上成功的道路开始。到后来随着作者逐渐深入到他弘扬“优生学”的理念的故事之后,整个故事发生的巨大的翻转。
我也很喜欢后面作者讲述自己的生活,她一开始从一段失败的婚姻中一蹶不振,随着发现 “鱼不存在” 之后,她的生活也逐渐走向了正轨。
这里回答一下书里最后提到的几个问题:
你是否对大卫·斯塔尔·乔丹的戏剧性转变感到吃惊?一开始你是不是有点喜欢他?如果真是这样,作者的叙述方式如何影响了你对大卫的理解?为什么作者没有在一开始揭露他那令人不安的行径?
- 吃惊。作者的叙述方式属于 欲抑先扬,如果作者从一开始就揭露大卫的罪行,那么我也许就不会读下去这本书,也会认为作者就是大卫的一个憎恨者写的一本诋毁他的书。但是作者前面对于大卫人生中成功部分的描述让我对他产生了兴趣,让我继续有动力读下去……
你第一次听到本书书名的时候,是什么感觉?现在,读完整本书之后,你觉得鱼类是否存在?为什么?
- 开始完全不知道是什么意思,读的过程也一直纠结为什么作者一直不给答案。。鱼不存在,用作者的一句话来说就是:”他一直担心直觉这一对手过分强大,担心人们不会为了寻求真相跳出舒适圈”。
另外两个比较震惊的事实:
大卫的“优生学”给了希特勒民粹的灵感
“鱼”这种生物学分类并不存在
一如既往
获取财富的过程中,你要排除掉“运气”这一个不可控的因素
根据人的行为而非具体的事件进行预测,因为人性是不变的(例如追涨杀跌)
不可预见的才是风险,给自己留有余地和缓冲
幸福的第一法则是降低预期(收入 > 支出)
不要羡慕他人:一个人如果在某方面天赋异禀,那么必然会在另一方面异常糟糕。如果你不想和其他人百分之百的交换人生,那么就不要羡慕嫉妒他人
身处变化无常的世界,却强烈渴望获得确定性,这是人类行为的共性
讲好一个故事比冰冷的数据更加吸引人更有说服力!
很多无法被量化的事情非常重要,由于不可量化,人们往往低估这些因素的相关性,甚至否认其存在,但事实上,它们能够产生关键的影响
亚马逊创始人杰夫·贝佐斯说过:“我发现,当统计数据解释不了一件事情时,事情一般没有问题,而是你量化的方式有问题。”
稳定中蕴含着危机,而疯狂也不一定意味着崩溃
- 稳定本身是不稳定的
生活中大多数重要的事情,无论是爱情、事业还是投资,其价值都来自两点:耐心和稀缺性。耐心指做事循序渐进,顺其自然;稀缺性指珍视事物最终实现的独特价值。速度快不一定是好事
逆境更能激发人的潜能
事情的向好发展总是需要时间,而且通常很漫长,漫长到人们很难察觉(例如健身运动和价值投资……)
- 很多好事都是因为有的事情没有发生,而几乎所有坏事都是因为有的事情发生了
大风险很容易被忽视,因为它们是一连串小事件的连锁反应,而人们对小事件往往不以为然。所以,人们总是低估大风险发生的概率。
物理学家艾伯特·巴特利特说过:“人类最大的弱点就是无法理解指数函数。”
悲观地储蓄,乐观地投资。悲观地计划,乐观地梦想。
偶尔的低效是一件好事。因为越追求精确,关注全局问题的时间就越少。
值得追求的事总是伴随着痛苦。诀窍在于不要在意痛苦。
查理·芒格说过:“要得到你想要的东西,最可靠的方法就是让自己的努力配得上它。大道至简,这是一个黄金法则。你交付给别人的产品,应该是你站在对方角度也想购买的东西。”
不要停止奔跑。没有什么竞争优势强大到可以让人一劳永逸,有些竞争优势看似强大,实则播撒下了灭亡的种子。
一个种群多样性越丰富,就越有可能产生可供进化选择的新特性
别人的草坪看似更绿,只是因为加了滤镜
- 一切皆营销。是的,一切皆营销。有个常见的职场金句说:无论什么岗位,最终都指向营销
人有时支持某些事情,是因为他们不想辜负自己所属群体的期望,或者不想被所属群体抛弃
- 最强大的动机是,人希望只听到自己想听的,只看到自己想看的
在亲身经历之前,你很难想象事情的全貌
挑战难题没有附加分,这个道理适用于所有领域。舍易求难,舍简求繁,只会适得其反。
一想到那些从未经历的事情有可能会颠覆你的认知,你就会感到不舒服,因为这就等于承认你的无知。
真正有效的方法恰恰与之相反,我们更应回顾过去,以拓宽视野。与其执着于把握未来的微小变化,不如研究那些过去避无可避的重大事件。
为什么我们要睡觉
- 每天睡满八小时
- 补觉是没用的
- 睡眠的每个阶段都很重要,快速眼动睡眠和非快速眼动睡眠都很重要。
哈利布朗的永久投资组合
- 25% 股票(指数)+ 25% 长期债券 + 25% 短期债券(现金/货币基金)+ 25% 黄金
- 建仓:不需要择时
- 调仓:
- 当某一类资产超过 35% 或者低于 15% 时进行再平衡
- 或定期调仓(三个月/年)
段永平投资问答录
[!NOTE]
有点长,还没读完,持续更新……
买股票就是买公司!买公司就是买未来现金流的折现!
了解自己的能力圈,不懂不做,这就是价值投资
如果不想持有一家公司十年,那么就不要持有十分钟
投资的信仰指的是:相信股市长期是称重机,对没有信仰的人来说,股市永远是投票器
做对的事情,把事情做对!
坚持不做不对的事情,建立 stop doing list
当我知道自己会死在哪时,就永远不会去那里
- 不做空,不借钱,不做不懂的东西
投资应该是宁愿不做也不能犯错,什么都不做才是最困难的事情(例如持有大量现金……)
能够胆小就是进步
只要少犯错,成绩总是不错的
毛泽东选集
反对本本主义(即红军中的教条主义)
没有调查,没有发言权
- 不做正确的调查,同样没有发言权
调查问题就是解决问题
- 对于问题完全调查明白了,就有解决的方法了
- 调查就像“十月怀胎”,解决问题就像“一朝分娩”。调查就是解决问题。
反对本本主义
- 不要认为上了书的就是对的
- 盲目地表面上完全无异议地执行上级的指示,这不是真正在执行上级的指示,这是反对上级指示或者对上级指示怠工的最妙方法。
离开实际调查就要产生唯心的阶级估量和唯心的工作指导,那末,它的结果,不是机会主义,便是盲动主义
实践论
矛盾论
聪明的投资者
TODO
财富自由之路
TODO
原则
我从达尔文那学到的投资知识
在投资中,耐心非常重要。
好多思想和巴菲特,段永平的投资思路很接近,例如 “永久持有一家公司” 这个理念
核心思想
我们可以通过执行一个简单可重复的投资过程来获取投资中的成功:
- 排除重大风险
- 只在股价合理的时候买入高质量的企业
- 永远的持有他们
排除重大风险
投资中最重要的一步:如何不投资
宁愿增加“遗漏错误”,也要尽量减少过失错误。
错误的两种类型:1. 该做的事情没有做 2. 做了不该做的事情
巴菲特的两大投资准则: 1. 永远不要赔钱 2. 永远不要忘记第一条
希望成为高质量企业的永久投资者
规避这些公司
- 骗子企业家,处在转型风口的公司,高负债企业,并购狂人,快速变化的行业,不能公平所有利益相关者的企业所有者
缺点:偶尔会错过某项潜力巨大且非常有吸引力的投资
以合理价格购入高质量企业
- 为了避免被洪水般的数据和信息淹没,可以选择某个可能带来多项优秀商业品质的单一商业特性
- 已动用资本回报率(ROCE) = 息税前利润 / (净营运资本 + 固定资产净值)
- 只持有稳健型企业股票,因为它们能够在抵御内部和外部冲击的同时,又能实现持续发展与增长
- 较高的已动用资本回报率、较低的债务或零债务、强大的竞争优势、多元化的客户和供应商群体、稳定的管理团队、处在一个缓慢变化的行业中的企业
- 确定企业之后,需要做的就是等合理的价格!
- 通过忽视导致股票价格变化的近因,转而注视商业成功的终极因的方式,重构对投资的理解
- 近因:宏观经济近因、市场相关因素近因、主题因素、公司特定因素
- 公平的无视所有市场预测
- 但是可以利用这些近因等到合适投资的机会
- 身为投资者,可以通过研究和了解一家企业和一个行业的历史,重构对投资的理解,而不是一味地纠结于未来的预测和趋势
- 两个缺点:1. 错误的认为过去取得成功的企业未来会继续获得成功 2. 错误的认为已经遭遇失败的企业将继续走下坡路
- 不做未来现金流折现,因为无法实践……
- 评价是否值得投资时: 1. 风险第一 2. 质量第二 3. 估值第三
- 趋同原则:将商业世界中反复出现的成功和失败模式化为己用
- 一些传统行业的趋同程度比较大,新兴行业的趋同程度比较小(虚拟现实、机器人、电动车、生物技术)
- 利用外部意见进行投资
- 要对企业的 “诚实” 和 “不诚实” 的信号进行区分
- 生产成本很高的信号比较诚实,例如 企业的历史经营业绩、财务业绩以及来自供应商、客户、竞争对手、前雇员和行业专家的第三方小道消息。
- 忽略掉“不诚实” 的信号:企业发布的新闻、管理层会议采访、投资者会议和盈利预期等
不轻易买入,更不轻易卖出
高质量的企业长期特征不会受到经济起伏、行业变化甚至企业自身的短期波动影响。
格兰特-库尔滕投资法 GKPI:
- 当我们发现长期内不会从根本上改变其经营特征的优质企业时,就应该充分利用其业务的不可避免的短期波动作为购入的良机,而非抛售
- 在高质量企业遭遇不可避免的 “短期挫折” 期间,以一个很有吸引力的估值对其进行投资。投资完成之后就可以忽略企业股价的短期波动。
- 只有当企业资本配置极其糟糕、或遭受了不可挽回的损失时才出售其股份
- 等 “相当有吸引力” 的市场机会!
- 记住,只有公司的基本面不发生变化,宏观经济因素和各种近因导致的股价波动都可以忽略,要利用这种波动来购买更多股票。
需要接受企业发展状态的 “长期停滞” 状态这一普遍现实。优秀的企业通常能长期保持优秀,而表现不佳的企业在长时间内通常也难有起色。
能够利用的
- 股价的波动不等于业务间断
- 充分利用罕见的股价波动时期(宏观的不利事件、行业问题、公司前景不被看好),将新企业纳入自己的投资组合
不要把股票价格的波动,与企业的质变混为一谈
投资者容易犯的两种错误
- 把股价的不良波动视为企业经营不力的拐点信号
- 将股价的上涨视为企业发展向好的拐点信号
不要参与不好的行业,例如 航空公司、国有银行?、基建企业
投资中最害怕的话: “这次不一样!”
购买之前一定要确认:我是否百分百确定,我愿意永远持有这家公司的股份?
等!等股价的下跌买入,买入之后等企业的成长。
不要想着抄到最底,那是无意义的事情
周期思维:人类社会总是把事态的发展一路推到极端,只要一切都濒临崩溃,待危机过去,人们将换个形式重蹈覆辙
保持足够的耐心,不要在任何价位上,出售优秀企业的股票
- 复利的两个特点: 1. 复利在很长一段时间内,并不会生成足以引起关注或影响结果的数量级变化 2. 如果企业能够实现可预测的复利,投资就不会这么困难了
- 成为一名成功的投资者所需要的不是智慧(智慧是可以花钱买到的),而是耐心
- Nalanda 不急于抛售的其他原因
- 最有钱的人都是不急于抛售资产的人
- 有证据表明,长期优质企业的股票资产能赚钱
- 成功投资于少数几家卓越企业的回报,足以为一大堆失败的投资买单
- 从复利中获益的唯一方法,就是长期持有投资
- 投资是一种很独特的企业,因为 “不积极” 可能反而获得巨大的回报
股票深度交易心理学
TODO